关心深泽直人作品的人,多半会知道他的“无意识设计”,亦或“直觉设计”.若单是从“无意识”的概念,来谈“无意识设计”,乏味至极。“无意识设计”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无意识。网上有关深泽先生的资料,充斥着相同的内容。而我,试着用产品说话,从心理的角度,以比较小的切入点,谈谈我心中的“无意识设计”。

一切源于对细节的关注
认真拜读了大师的作品,的确是被他的简洁但不简陋的设计所倾倒。在他的作品里,你绝对看不到“披着华丽外表空壳”的设计,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深度的思考,出于“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初衷。而这些思考的背后,源于对细节的关注。
“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意识,而是指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深泽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细节。当我们无意识的往伞上挂我们的包而经常滑落时,他却注意到了,并且设计了有往下凹槽的雨伞;当我们无意识的经常乱搁置遥控器而总找不到,他也注意到了,并且设计了药膏管状的遥控器;当我们无意识的拿着小石子把玩时,他又注意到了,并且把此特性和手机的关合联系起来,设计了ishicoro手机;当我们无意识的削着土豆皮,他还是注意到了,把此融入W11K手机的设计,唤起我们的童年回忆。
而在产品的设计上,他更是对“细节”一丝不苟。那个著名的加湿器,就因为“合模线”这一细节的去除,成就了经典,让产品成了工艺品;而“三宅一生”的TWELVE手表,去除了数字,把表盘这一细节做成了12边形,让整体简洁,与众不同。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造就了他的设计理念,并且持之以恒。他看到了一些我们潜意识里忽略掉的细节,一种已经存在的感觉,然后融入设计,最终唤起我们的共鸣。并在设计中,继续关注“细节”。
环境与设计
如果说,对于细节的关注,是“无意识设计”的因,那么真正把此设计推到另一个高峰,吸引众人的眼球,让产品成功,便是设计与环境的结合。
这样看来,不考虑环境的设计,又怎么会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又怎能赢得市场的关注?设计的再漂亮,不注重周边环境,那么你的设计是如此的突兀,就如同一个破草屋中,放着一个高贵的水晶灯,设计带给你的,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违背了初衷。

深泽说,设计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抽出一些和环境所匹配的元素。的确,他也这么做了。记得那个下方有废纸篓的打印机么?很好的注意了打印机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还有那个有底盘的台灯,大家一回家的话,就会把手表、钥匙取下来,有一个放东西的地方。而台灯里有一个开关,大家把东西往盘里放的时候,就把开关打开了。这个设计把你的使用环境考虑了进去,在你一回家、或者出门就自然的把灯开/关了。
关注本质的设计,足以感动人心
一个品牌一时的成功,并不足以说明设计有多优秀。只有那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依然被人们提起和购买的,才是经典。设计和环境的结合,是给深泽带来了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品牌长久的发展。“无意识设计”正是关注生活本质,带给消费者以幸福感,让消费者在产品上看到了真诚,并“忠诚”于此。

通过“无意识”的设计,把消费者的潜意识通过产品反映出来,给大众带来“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亲切感,使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这是深泽直人的高深之处。
人们在心理上,早已对华而不实的产品,产生了审美疲劳,面对那些外表换了又换,内心一成不变的设计,不屑一顾。而深泽的设计,是设计已经存在的一种感觉,并且恰到好处,让顾客一看,就觉得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设计。
深泽说:“当我设计什么的时候,我往往会去抽取现存的人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本质,我想在设计一个全新的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有一种关于物体共享的记忆可以导入到新设计中。”
一般的烤面包机,都是可以烤两张的面包。但深泽的烤面包机,只能烤一张面包。他说,如果有两个人吃的话,你就会先烤给对方,这样会使对方感觉很好,可以体现出很亲切的感觉。还有一个例子:CD播放器。它的外形好象是一个排气扇,排气扇一拉就会排气,这个CD器你一拉的话就会播放音乐。利用排风扇的外形来重塑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就是排风扇的另一种价值,而人与CD机之间就构成了一种更为和谐完美的联系。
你会由衷的,为设计师的心思所感动。他的产品大都来自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共有的一个信息。他的作品是简单,保留功能本质,去除多余,但无一例外的,是那份“人情味”,深入人心,并且在简洁中,消除人与产品的隔阂,让产品亲近顾客。

深泽在无意识中发觉灵感,让细节,环境,情感,三者层层递进,融入设计,缺一不可。他把人,物,环境和谐的统一起来,使产品不再孤鹜,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的设计完全看不到“带着拷链跳舞”的痕迹,有着智慧的思考,清新的风格,让人明白设计中的聪明和操作时的惬意。他让设计不止是设计,而是传递着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哲学,一种态度。
深泽的理想,是“你不需要用一个说明书去告诉人们怎么使用,它必须很直觉的,让人们自然地去使用。”无意识设计,不就是如此么。
|